折彎機全閉環(huán)數(shù)控系統(tǒng)
、兩把光柵尺
、一個光電編碼器實時檢測反饋,步進電機驅(qū)動絲桿組成全閉環(huán)控制
。兩把光柵尺;一把對后擋料
、一把對滑塊的位置實時檢測反饋糾正
;光電編碼器對油缸死擋塊的位置進行檢測反饋給數(shù)控系統(tǒng)
。
*個值得考慮的重要事項是您要生產(chǎn)的零件
,要點是購買一臺能夠完成加工任務而工作臺zui短、噸數(shù)zui小的機器
。
在相同的載荷下,10英尺機工作臺和滑塊出現(xiàn)的撓變是5英尺機的4倍
。這就是說,較短的機器需要較少的墊片調(diào)整
,就能生產(chǎn)出合格的零件
。減少墊片調(diào)整又縮短了準備時間。
與低碳鋼相比
,不銹鋼需要的載荷通常增加50%左右
,而大多數(shù)牌號的軟鋁減少50%左右。您隨時可以從折彎機廠商那里得到機器的噸數(shù)表
,該表顯示在不同厚度、不同材料下每英尺長度所需要的噸數(shù)估算
。
采用自由彎曲時,彎曲半徑為凹模開口距的0.156倍
。 在自由彎曲過程中
,凹模開口距應是金屬材料厚度的8倍。例如
,使用1/2英寸的開口距成形16 gauge低碳鋼時,零件的彎曲半徑約0.078英寸
。若彎曲半徑差不多小到材料厚度,須進行有底凹模成形。不過
,有底凹模成形所需的壓力比自由彎曲大4倍左右
。
如果彎曲半徑小于材料厚度
,須采用前端圓角半徑小于材料厚度的凸模
,并求助于壓印彎曲法。這樣
,就需要10倍于自由彎曲的壓力。
就自由彎曲而言
,凸模和凹模按85°或小于85°加工(小點兒為好)
。采用這組模具時
,注意凸模與凹模在沖程底端的空隙
,以及足以補償回彈而使材料保持90°左右的過度彎曲。
通常
,自由彎曲模在新折彎機上產(chǎn)生的回彈角≤2°,彎曲半徑等于凹模開口距的0.156 倍
。
對于有底凹模彎曲,模具角度一般為86 ~ 90°
。在行程的底端
,凸凹模之間應有一個略大于材料厚度的間隙。成形角度得以改善
,因為有底凹模彎曲的噸數(shù)較大(約為自由彎曲的4倍),減小了彎曲半徑范圍內(nèi)通常引起回彈的應力
。
壓印彎曲與有底凹模彎曲相同,只不過把凸模的前端加工成了需要的彎曲半徑
,而且沖程底端的凸凹模間隙小于材料厚度
。由于施加足夠的壓力(大約是自由彎曲的10倍)迫使凸模前端接觸材料,基本上避免了回彈
。
為了選擇zui低的噸數(shù)規(guī)格,為大于材料厚度的彎曲半徑作打算
,并盡可能地采用自由彎曲法
。彎曲半徑較大時,常常不影響成件的質(zhì)量及其今后的使用
。
彎曲精度要求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素,正是這個因素
,決定了您需要考慮一臺折彎機還是手控折彎機。如果彎曲精度要求±1°而且不能變
。
折彎機滑塊重復精度是±0.0004英寸
,成形的角度須采用這樣的精度和良好的模具
。手控折彎機滑塊重復精度為±0.002英寸
,而且在采用合適的模具的條件下一般會產(chǎn)生±2~3°的偏差
。此外
,折彎機為快速裝模作好準備,當您需要彎制許多小批量零件時
,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考慮理由。
即使您有滿架子的模具
,勿以為這些模具適合于新買的機器
。必須檢查每件模具的磨損
,方法是測量凸模前端至臺肩的長度和凹模臺肩之間的長度
。
對于常規(guī)模具,每英尺偏差應在±0.001英寸左右
,而且總長度偏差不大于±0.005英寸。至于精磨模具
,每英尺精度應該是±0.0004英寸
,總精度不得大于±0.002 英寸
。把精磨模具用于折彎機
,常規(guī)模具用于手動折彎機。
彎曲件邊長
假設沿著一張5×10英尺的10-gauge低碳鋼板彎曲90°
,折彎機大概必須額外施加7.5噸壓力把鋼板頂起來,而操作者必須為280磅重的直邊下落作好準備
。制造該零件可能需要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工人甚至一臺起重機
。折彎機操作者經(jīng)常需要彎制長邊零件,卻意識不到他們的工作有多么費勁
。
現(xiàn)在有一種托料裝置適合于從事這種工作的車間
,這種裝置可以根據(jù)新老機器的需要加以改進。利用該裝置